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免费开放 文化盛宴等你来品
北京时间2011年10月04日消息,宝威科技援引中安在线网讯 9月29日上午9时29分,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举行开馆仪式。此日起,省博新馆将正式常年免费开放。作为安徽加快实施文化强省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工程,省博新馆开放后将成为安徽又一标志性文化设施。
据悉,省博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——《安徽文明史陈列》,4个特色专题陈列——《徽州古建筑》、《安徽文房四宝》、《新安画派》和《江淮撷珍》,共展出文物2500件,其中有340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。走进新馆,不仅感受安徽厚重的历史文化,体验古代瓷器的制作工艺,更可以欣赏到省博馆藏“国宝”的无限魅力。
外观:“青铜方鼎”够大气
“这个馆的外观很有特色,古朴、厚重的同时也不乏明亮、活泼的现代感,很大气。”来自安徽建工学院的刘骏遥、居鹏超两位同学对省博新馆的建筑风格非常认可,“展馆外面的竹海、小桥流水,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感觉,我们来看看新馆,对其中展出的徽州古建筑也很感兴趣,多看看多学习,对将来的工作很有帮助。”
位于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上的省博新馆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,地上6层,地下局部1层,建筑高度37.70米。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、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。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,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,中庭内面采用晶莹剔透的玻璃做幕墙,又具有一定的现代感。场地与空间的关节处点缀了竹海、水池、长廊、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,彰显了安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。
赏宝:“镇馆之宝”齐亮相
安徽省博物馆现藏文物22万件(套),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、楚国货币、汉画像石、文房四宝、元代金银器、新安书画、徽州雕刻和古籍善本、徽州契约文书、潘玉良美术作品等。据悉,此次新馆集中展出2500件文物,其中有340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,而9件“镇馆之宝”也是首次同台对外展出。据介绍,我省共有国宝级文物11件,此次新馆中展出的这9件堪称“镇馆之宝”的国宝文物是:楚大鼎、建鼓座、鄂君启金节(共三件,展览两件)、吴王光鉴、张成造漆盒、玛瑙碗、仙人吹笙瓶、九华朱觐墨。此外,在五楼“江淮撷珍”展区里,也展出了一些平时很少露面的珍品、珍宝,包括金、银、玉、漆器等。
展览:借鉴世博高科技
在省博新馆,用上了不少高科技的展陈手段。隋唐大运河淮北柳孜码头的动态图,就是模仿世博会国家馆里的清明上河图而作,沿街叫卖的小贩、洗衣服的妇女、用力撑船的船夫……当年隋唐大运河的繁华景象就鲜活地呈现在眼前。还有如古徽州展厅里的“胡氏宗祠”,是通过三维手段制作而成。走进该展厅,面对眼前的画面,参观者会有种身在其中的感觉。通过动画制作出来的汉画像石,画像石上的人物、车马都可以动起来。
这些灯光、影像高科技的运用,一改以往博物馆硬生生橱窗展览的“呆板”,不仅能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,也减少了文物展品高高在上的那份疏离感。
互动:动手体验感觉好
通过触摸屏“翻看”文图解说、动手做陶瓷……到省博新馆,不仅可以观看展览,还可以亲自体验、参与。据悉,新馆各个陈列的展馆里几乎都设计了互动区域。如,在黄山发现的宋代龙窑窑址展示现场。不仅对龙窑瓷器的烧制过程做了集中展示,市民还可以现场学做龙窑瓷器,从而体验其中的快乐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公共服务设施的强化和互动区的设置,也成为新馆的一个亮点。记者看到,新馆的公共服务区比较大,公共服务区中增加了餐饮和休息的地方。同时,为了照顾老年人和残疾人,也设立了无障碍通行区。
观展:新馆老馆都开放
自2008年3月,安徽省博物馆作为全国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以来,共引进、主办、承办各类展览百余个,举办专题讲座和宣讲近百场,接待观众、听众逾200万人次。随着省博新馆的开馆,对历史文物感兴趣的市民又多了一个好去处。
据悉,新馆开放的同时,省博老馆仍将继续使用,老馆主要陈列展示安徽近现代特色专题、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建设成就及潘玉良作品,两馆相互补充,各有侧重。新老馆同时使用,这在全国还是首例。在开闭馆时间上,新馆同老馆一样,在星期二至星期日09:00—17:00开放;星期一闭馆;下午16时后将禁止游客进入馆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