触屏显示器体验与竞争力分析
北京时间2013年03月04日消息,宝威科技网,随着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发布,WIN8为用户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触摸界面,除了微软自家的平板,以及少数几款搭载触屏的WIN8超极本之外,关于触控屏显示器的呼声也不绝于耳。究竟触摸屏显示器能提供哪些让人期待的功能和体验呢?
触摸屏的诞生
很多人一听到触摸屏,就想起现在发达的智能手机、掌上平板。其实最早的触摸屏并不是从手机上开始得到运用,世界上第一块触摸传感器是美国人SamHurst在1971年发明的,并于1982年展示了带触摸功能的电视机。触摸屏自从CRT显示器时代就已经产生,最早用于军事指挥和工业控制,因为技术复杂、成本高昂,早期没有得到商用。
触摸屏的发展格局
从CRT过渡到液晶显示器,无疑是显示器行业巨大的技术进步,这些进步同时也带来了触控屏技术的飞跃发展,应用已经非常普遍。
商用领域
目前的触屏技术发展已经相当成熟,在飞机场、火车站、点歌厅、医院、餐厅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区域,液晶显示屏以电阻屏为代表,因为电阻屏具有强度高、耐磨、耐油污等特性,比较适合这类情况下的触控需求。
家用领域
现在的大屏手机、平板电脑几乎全部标配了一块支持多点触摸的液晶显示设备,无需实体键盘即可用手指完成许多简单的操作指令,这类小尺寸的电容屏拥有绚丽的缩放功能,以及越来越细腻的画质表现,是目前最受关注、需求量最大的触摸屏类型。
桌面显示器领域
由于操作系统的限制,准确来说桌面级显示器直到今年才开始起步。截止到12月份,已经获得WIN8认证的桌面触控显示器只有戴尔S2340T和宏碁T232HL两个型号(以厂商实际生产为准)。
戴尔 S2340T于今年10月与微软WIN8同期发布,目前支持戴尔美国官网在线订购,但送货范围只在美国本土,官方定价649.99美元,约合人民币4046元。
宏碁在上月同时发布了23英寸和27英寸两款触摸屏显示器,型号分别为T232HL和T272HL,定价分别为500美元(3112元)和700美元(4357元)。
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,触摸屏显示器还处于起步阶段,大陆显示器销量前三甲AOC、三星和飞利浦都还没有具体的发售计划,预计明年会有更进一步的消息。下面请看触摸屏显示器的竞争力分析。
触屏显示器竞争力分析
一、触屏是显示技术一种新的交互方式
以往我们眼中的显示器概念,只是一个纯粹的输出设备,并且和鼠标、键盘辅助使用。然而触摸技术的出现,我们与显示器的关系从只能观看,到可以触摸控制,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进步。这种新的交互方式,把鼠标键盘都集成在触摸界面里,增加了便携性和可操控性,在尺寸较小的液晶显示屏上,这已经成为潮流了。
二、触屏显示器需要解决两大难题
上面说了,小屏实现触控功能已经没有太大的技术门槛和成本担忧,但是桌面显示器要实现触摸功能,则至少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难题。
技术成本
虽然我们知道支持触控的小屏幕制造成本不会太高,但是4英寸被放大到23英寸甚至更大后,液晶成本则成倍增加。如果采用与小屏幕相同的技术,势必面临价格的提升,毕竟没有哪个科技公司愿意为实现这一功能而不计成本,必须有盈利空间且相对合理的定价,才能可持续发展。
用户体验
触摸一般都靠手指来完成,然而在面积较大的显示器上,手臂则必须一直保持拉伸的紧张状态,才能让手指接触显示器表面,这是一个非常不人性化的设计,它所制造的身体疲劳远远大于触摸屏显示器带来的优越感,如果这项体验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,显示器的触屏功能就变得可有可无,总不可能直着手玩一小时的切水果吧。
三、触屏不是一切,传统显示器短时间内不会被取代
传统PC的整体边缘化趋势,让许多人误以为移动互联网能够主宰一切。当绝大部分注意力都聚集在智能手机、平板等消费级数码产品上时,用户也渴望把这些技术移植到传统设备上。这种思维固然没有错,但并不未意味着触屏显示器具备取代传统显示器的能力,它实质上与现在的3D功能一样,只是显示器的一个附属功能。在操作系统没有完全成熟的解决方案之前,触屏显示器还不会成为主流。